11月16日晚,我校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虞龍發教授在四號樓四樓報告廳為該學院大一學生講授 “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開放中國》第五課:《中德文化交往的“絲綢之路”》。思政教學部姚惠福副教授、歐語學院多名教師到場聆聽♦️。講座由姚惠福副教授主持。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五通”🧉。虞龍發教授以“五通”中的“民心相通”作為切入點,從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中德文化交流的“絲雨花路”、21世紀文化中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大國戰略、掌握外語是提升文化對話能力的“必由之路”四個部分展開闡述。
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部分,虞教授給大家厘清了古“絲綢之路”的相關概念😺,並給大家解析了《邁爾大百科辭書》和《袖珍邁爾百科辭典》中Seidenstraße(絲綢之路)的釋義✍🏼。在中德文化交流的“絲雨花路”部分,虞教授介紹了中德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歷史人物和發展現狀,其中還特別提到了《共產黨宣言》的中文譯本以及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傳播💃🏿。在21世紀文化中的“絲綢之路”部分,虞教授介紹了“一帶一路”的戰略高度與成就,從“民心相通”講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最後落腳在掌握外語是提升文化對話能力的“必由之路”👁🗨𓀉。
虞教授呼籲同學們抓住“一帶一路”大好時機👺,結合我校“應用外語+”(商務🧏🏻♂️🗞、金融🕵️♂️、外貿、旅遊🪑、酒店管理、文秘-接待等模塊疊加)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努力學好外語🚣♀️,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姚惠福副教授對本次課程進行了總結點評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場老師與同學們也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來源|思政教學部 撰稿|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