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普及應急救護常識🫶,提升自身在面對日常突發情況時的應急救護能力,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校工會利用教職工“午間微課堂”舉辦急救科普知識講座🎻。各分工會組織教職工和後勤宿管工作人員共60余人參加了活動🛝。講座由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傅敏娜主持🏄♂️😢。
本次講座邀請了惠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治醫師、康復醫師,團支部書記孫燕婷醫生擔任主講🐾🧑🏼🤝🧑🏼。她以《人人都可以是生命守門人》為題👩🏼🔬,介紹了常見急救場景的應急救護方法,如心肺復蘇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晰明了地講解了心肺復蘇(CPR)的標準操作流程,包括初步判斷🧎、緊急呼救、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等關鍵步驟👳♂️,並強調了按壓速率(每分鐘100-120次)🧝🏻♀️、按壓深度(至少5-6厘米)以及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30:2)等要點;同時現場演示了正確的急救操作步驟💴。在互動環節🤟🏽,部分教職工根據提供的模擬道具親自實踐操作,孫醫生現場進行指導糾正。
整場活動通過理論講解與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參與教職工切實掌握了黃金救援時段的急救要領。大家紛紛表示,講座不僅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掌握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通過沉浸式體驗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方面,消除了對急救操作的陌生感🖥,建立了敢救、會救、能救的信心;另一方面✏️,切實提升了自身在面對日常突發情況的應急救護能力;還強化了對生命的敬畏感和主動施以援手的社會責任感。此次急救科普活動既是校工會踐行服務教職工的創新舉措,也為構建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平安校園生態註入了專業力量。